中國人的空間意識

2018-10-05

茶主人:劉緒芬

解致璋筆記

 

 

中國畫家並不是不曉得透視的看法,而是他的「藝術意志」不願在畫面上表現透視看法,而採取了「以大觀小」的看法,從全面節奏來決定各部分,組織各部分。中國畫六法上所說的「經營位置」,不是依據透視原理,而是「折高折遠自有妙理」。全幅畫面所表現的空間意識,是大自然的節奏與和諧。畫家的眼睛不是從固定角度集中於ㄧ個透視的焦點,而是流動著飄瞥上下四方,ㄧ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陰陽開闔高下起伏的節奏。中國最大詩人杜甫有兩句詩表出這時空意識說:「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中庸》上也說:「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

 

 

 

 

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家六朝劉宋時的宗炳(西曆五世紀)曾在他的《畫山水序》裏說山水畫家的事務是:

 

身所盤桓,目所綢繆,
以形寫形,以色貌色。

 

 

 

 

 

畫家以流眄的眼光綢繆於身所盤桓的形形色色。所看的不是一個透視的焦點,所採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立場,所畫出來的是具有音樂的節奏與和諧的境界。所以宗炳把他畫的山水懸在壁上,對著彈琴,他說:

 

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

 

 

 

 

 

 

山水對他表現ㄧ個音樂的境界,就如他的同時的前輩那位大詩人音樂家嵇康也是拿音樂的心靈去領悟宇宙,領悟「道」。嵇康有名句云: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中國詩人畫家確是用「俯仰自得」的精神來欣賞宇宙,而躍入大自然的節奏裏去「遊心太玄」。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也有詩云:「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用心靈的俯仰的眼睛來看空間萬象,我們的空間意識不是希臘的有輪廓的立體雕像,不是埃及墓中的直線甬道,也不是倫伯蘭的油畫中渺茫無際追尋著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節奏化音樂化了的宇宙。

易經上說:「無往不復,天地際也」。這正是中國人的空間意識。

這種空間意識是音樂性的。

——宗白華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