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的江濱」和「溫暖的溪岸」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邱瑋泫

解致璋筆記

我以為,雲林和沈周之別,是「寂寥的江濱」和「溫暖的溪岸」之間的區別。

 

雲林之境冰痕雪影,不落凡塵,正像禪門石霜所說的「冷湫湫地去,ㄧ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ㄧ條白練去」。雲林繪畫的境界特點在「冷」,他畢生創造的典型意象乃是寂寞寥落的淒冷江濱。

 

他的畫有強烈的「非人間」色彩,似乎ㄧ切都非人間所有,畫面中很少有人出現,近於死寂,似乎要將ㄧ切「活」的氣氛都蕩去,連那枯樹上的鳥兒也絕去了踪迹,這是一個荒寒冷寂的孤獨世界。

 

雲林繪畫突出非聯繫性的特點,不是山水相依,亭依江畔,鳥依寒林,人消閑於舟中,而是各各自在,就像他的《幽澗寒松圖》所昭示的那樣,它們是疏落的、寂寥的,幾乎是無關的世界,由此突出他不粘不滯的無念心法。

 

而沈周孜孜於創造一種「溫暖的溪岸」,他的藝術世界充滿了人間溫情,「人間性」是沈周藝術的根本特點。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物在心內還是心外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解致璋筆記

沈周《夜坐記》說:「而物足以役人也,已聲絕色泯,而吾之志沖然特存,則所謂志者果內乎外乎,其有於物乎?得因物以發乎?」其實,沈周所提出的問題就是禪門討論的「物在心內還是心外」的問題。

 

《禪林僧寶傳》卷四記載法眼文益與其老師地藏桂琛的一段對話:

 

(文益)業已成行,琛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此石在心內、在心外?」益曰:「在心內。」琛笑曰:「行腳人著甚來由,安塊石在心頭耶?」益無以對之,乃俱求決擇。

 

在桂琛看來,石不在心裡,石自寂,心自空,心境都無,何來石,何來心?所以桂琛反問文益:「從哪裡安塊石頭在心裡?」因為此時心物相融,物我合一,沒有觀物的主體,物也不是被觀的對象。這段對話的核心,就是人從對象性的窠臼中走出來,由世界的對岸回到世界中,與山紅澗碧相遊戲。

 

沈周詩中說:「我來亭上已春深,漸見飛花換綠陰。猶有啼鶯相慰藉,數聲春賦惜春吟。」人融入了世界,沒有了世界決定者的角色,ㄧ切都自在興現,物獲得了意義,物變成了非「物」,人與物的能所關係隨之解體。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東西與南北,人物兩悠悠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解致璋筆記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載有沈周ㄧ詩畫冊頁,所題五言絕句清新可玩:

 

虛亭不礙秋,落葉直入座。

可人招不來,幽事如何作。

 

獨行殊寂寂,秋盡過橋時。

忽被風吹袖,山花亦不知。

 

石丈有芳枝,此君無俗氣。

其中佳趣多,容我自來去。

 

扁舟不可泊,任意隨水流。

東西與南北,人物兩悠悠。

 

山木半落葉,西風方滿林。

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瑟。

 

溪靜風不過,深處啼鳥知。

山人未來處,雲氣入茅茨。

 

青山閑碧溪,人淨秋亦淨。

虛亭藏白雲,野鶴度幽徑。

 

獨過溪橋去,閑尋佳句行。

山亭虛白日,客思與秋清。

 

綠樹迷昏霧,青山生曉雲。

自天為此樂,平與畫家分。

 

釣平七尺玉,夕陽千疊山。

山容恰好晚,正及鳥飛還。

 

野樹脫紅葉,回塘交碧流。

無人伴歸路,獨自放扁舟。

 

這組小詩蕩盡了人間風烟,一任心靈隨世界優遊盤桓,將中國哲學平和淡蕩的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因為人心淨,秋也淨,天也淨;因為無心,所以山花自爛漫,野意自蕭瑟。沒有外在於世界的人,沒有被征服的物,物與人都從對象化、互為奴役化的境地中解脫出來,在自由的境界存在。無心隨去鳥,有意從水流,世界中的一切,就像一葉扁舟,在水中閑度,像一朵小花,在山間自由開放。‘東西與南北,人物兩悠悠’,這聯詩最是傳神地寫出了他的感覺。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白雲飛去又飛來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趙幸美

解致璋筆記

沈周的詩中常常出現「來」、「去」等字眼,因為我來了,青山也來相迎,白鳥也悠悠來下,夕陽似乎在和我招呼,明月也在和我對吟,雲也飄蕩,水也纏綿。

 

我使世界「活」了,也可以說是世界使我「活」了。我融到了世界中,在與世界的相與優遊中忘卻世慮,因為「我看雲山亦忘我」,獲得了性靈的自由。

 

既可以説是我照亮了萬物,使世界「一時明亮起來」,也可以說世界照亮了我。我由世界的對岸回到世界中,雲捲雲舒,花開花落,一切都自在興現。這裡的「去」「來」,不是對外在世界流動感的描繪,而是對心靈與世界優遊舒捲的描繪。

 

「白雲飛去又飛來」,說白雲,也是說自己的心靈,說的是一個情境。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心與物遊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李珮瑜

解致璋筆記

沈周晚年以大量的詩作和繪畫詮釋了中國哲學心與物遊的思想,他如醉如癡地沉迷於這樣的世界中,追求性靈的平衡。汪砢玉《珊瑚網》錄沈周的ㄧ組七絕詩:

 

秋風掃地葉俱無,一個藤杖借步趨。滿眼吟情吟不盡,夕陽歸去滿平湖。

(題《秋景》)

 

水迴山繞小亭開,旋把青錢買竹栽。喜得碧梧清蔭在,共看月色上階來。

(題《秋亭話月圖》)

 

平生結好惟鷗鳥,彼此能閑兩不猜。信我忘機來復下,扁舟載酒夕陽開。

(題《白鷗圖》)

 

看雲疑是青山動,誰道雲忙山自閑。我看雲山亦忘我,閑來洗硯寫雲山。

 

侵曉溪山半是雲,草堂亦許白雲分。故人到此雲相接,欲去還須雲送君。

(題《雲山圖》二首)

 

野服翩翩紫色裁,臨風觸筆澗花開。浮雲不礙青山路,一杖行吟任去來。

 

空堂灌木參天長,野水溪橋ㄧ徑開。獨把釣竿箕踞坐,白雲飛去又飛來。

(題《山水圖》二首)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修己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邱瑋泫

 

解致璋筆記

沈周不是哲學家,他並不是要探討「心體」和「物理」相合的內在義理,而是為了「修己」。他是帶著人生的問題來為藝的。

 

1484年他作有泛湖小景,筆極疏簡,而渺彌之勢,如在目前。

 

有題句:「歸程迤邐出城東,春水澄湖渺渺中。雙眼盡明無物礙,ㄧ舟故在覺天空。鳥邊山閣將西日,棹尾波推向北風。喜得許詢同此快,笑憑杯酒吸雲虹。」

 

他的畫常常表達這忘懷一切、融入宇宙的境界。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當下生活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薛淑惠

解致璋筆記

沈周的藝術重視當下生活,是要在「當下」中,「擠」去外在的干擾,以自由之心直面世界。

 

他的《江閣看山圖》題詩云:「避俗耽幽僻,逃名學古狂。深松無六月,江閣用餘涼。策杖詩將就,看山意自長。何須尋絕島,此地即仙鄉。」

其《幽居秋意圖》題詩云:「焚香淨掃地,隱几細開編。取足一生內,泛觀千古前。風疏黃葉徑,霞發夕陽天。物理終消歇,幽居覺自妍。」

 

這種當下超越的思想令人印象深刻。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搜盡奇峰打草稿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孟巧鳳

解致璋筆記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清代大畫家石濤的名言。「搜盡奇峰」就是博覽山川,走得多,看得多。

 

《黃賓虹畫語錄》記1955年2月病中語:「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緊。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圖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結合,畫乃大成。」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隱處即秀處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趙幸美

解致璋筆記

中國藝術有一種觀念,就是「隱處即秀處」——最淺顯的地方,也是最深邃的地方。語語如在目前,並不代表淺淺而無深意。好的「淺」,正是ㄧ種「秀出」,是一種富有內涵的「秀出」。

 

沈周是在平和裡,去尋覓「好生涯」,尋找自己的心靈安慰。平和,不是淡然無味的平淡,它包含著衝突,是一種將衝突化解後的心靈平衡。沈周平和的藝術風格,釋放出的是一種人生態度,那種淡去歷史風烟重視當下體驗的態度,脫略塵世煩惱惟求性靈平衡的態度。沈周藝術的淡淡風情,從生命的感傷中透出。

 

自唐代開始,就有詩畫一體的觀念,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在繪畫創作中引入詩的精神,從而為一種提倡心靈表達、重視境界創造的美學思想提供了基礎。

 

「即興之作,當下妙語,石田善為之」,這是何良俊評沈周之語,沈周畫也是如此。他的畫引入詩學中的「興」:強調繪畫創作的主要目的是「寄興」,表現心中真實的感受;強調繪畫創作過程重在「漫興」,直接面對真實生活,在隨意感發中提升心靈境界;強調繪畫表達的重要原則在「乘興」,以直接的生命體驗作為先導,主宰題材選擇、構圖、色彩等形式去創造。中國美學的比興傳統對文人畫深有影響,吳門畫派是將此思想化為創作智慧的特出者,沈周肇其始。

 

將繪畫變成實在情景的記錄——不是記錄具體生活經驗,而是寫當下生命體驗,這是沈周對中國畫的重要貢獻。中國繪畫史上,在他之前,還沒有人像他那樣,將具體的生活作為繪畫的主要表現形式。無論是兩宋的大家還是元人的繪畫,皆不如此。李公麟的世界也多是想像的世界。沈周這裡是無所不可入畫,他的畫並非所謂山水、花鳥、人物等通常的畫科分類所能概括,在題材上突破了文人畫傳統,一山一水,ㄧ草ㄧ木,一段閑暇時光,一場送別的場面,都津津有味地寫來。

 

沈周藝術的寫實性,與北宋末年畫院中的寫實之風是不同的,那樣的寫實主要是對具體物象的真實描摩,以追求形式為根本目標。沈周不是實錄具體的生活場景,更不是以形似為追求目標,他的畫是自己由具體生活所引發的生命體驗。

 

沈周以詩來作畫,ㄧ切現實場景都在他詩意的情懷中得到過濾,他所表達的是一種詩意的現實——當下此在的生命感覺。在中國繪畫史上,很少有他那樣每畫必題詩的,而且ㄧ般來說,詩都專為特別的畫所作。有記載:「石田作畫,皆先成一詩,就詩意描寫,間有畫畢後題者,百中ㄧ二。」沈周的詩畫結合,與兩宋詩畫結合潮流相比,相同點是都追求盎然的詩意,不同的是,沈周多是自作詩,並倚詩作畫,而兩宋之時多畫前人之詩,如杜甫、王維等的著名詩句每每成為畫家表現的對象。

 

沈周的畫重天趣,神完氣足,內力深厚。方薰說:「石田老人,筆墨似其為人,浩浩落落,自得於中,無假乎外。凡有所作,實力虛神,渾然有餘。故僕以謂,學石田先須養其氣。」他有《聽泉圖》長卷,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晚年作品。其上有詩云:「山水自天趣,謬筆何刻畫?」天趣者,自然而然,不忸怩、不造作。

 

他的畫雖然是平常景致,但極有感染力。脫略紅塵,追求流水行雲之妙,是其生活態度,也是其藝術態度。

 

 

——朱良志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無論真理是什麼,都應切身體驗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茶主人:張澤銘

解致璋筆記

禪修的目的,讓我們意識到,禪是我們的日常經驗,而不是從外界加進來的一些東西。

 

有一位熱心的弟子想要學習劍術,便來到了一位大師的身邊。隱居山中草庵的前輩不得已答應了他。但是,該弟子每日的工作只是幫助師父收集柴火,去溪邊汲水,砍柴,生火,燒飯,打掃禪房和庭院之類的日常家務活。師父並沒有正規地教過他什麼劍法。隨著時日的流逝,這位年輕的弟子開始感到不滿。心想自己並不是為了當雜役來到師父身邊的,而是為了學習劍術才來的。

 

於是有一天,他來到師父面前,對師父講出了自己的不滿,並請師父教他劍術。師父回答說:‘好,那我就教你吧。’結果,這位年輕的弟子再也不能夠安心地做任何事情了。原來,每當這位弟子開始煮早飯時,師父便會出現,拿著棍棒冷不防地從其背後向他打來。在打掃庭院時,也同樣不知道棍棒會在什麼時候、從什麼方向向他襲來。年輕人心神不寧,完全失去了心中的平和,因為他必須隨時眼觀四方,注意周圍。就這樣過了幾年之後,他才做到無論棍棒從何處飛來都能夠躲閃自如。但即便如此,師父對他的修行還不是很滿意。

 

一日,弟子看到師父在灶前自己做飯菜,覺得絕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便拿起ㄧ根大棍棒,向師父頭上打下去。雖然此時師父正彎腰面朝鍋灶,攪拌鍋內食物,但是弟子的棍棒卻被他用鍋蓋接住了。這時,弟子才頓悟到自己ㄧ直以來未能領會到的劍道之真諦。他也由此真正體味到了師父的良苦用心。

 

完美劍術的奧秘,存在於創造一個能夠隨時對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應的精神框架或者結構。雖然技術訓練非常重要,但這畢竟是人為地、有意識地、審慎地獲得的東西。除非有益於劍術技能的精神以某種方式使自己與極具流動性或者機動性的狀態相調和,否則任何獲得或附加的東西都會缺乏自然成長的自發性。

 

當精神被喚醒通往‘悟’的時候,這種狀態將會佔據優勢。那位劍師旨在使他的徒弟達到這種意識。這是不能通過為某種目標而特別設計的體系來傳授的,它必須單純地產生於內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劍師的體系真的不是體系,但在其表面的狂熱中有一種「自然」的方法,他成功地喚醒了年輕徒弟的精神,這種精神觸發了掌握劍術所需的機制。

 

這其中隱藏著禪的修煉方法的特別之處,那就是,無論真理是什麼,都應切身體驗,而不是訴諸理智的作用和系統的學說。後者拘泥於技術的細枝末節,其結果只能是膚淺的。理論化的東西也許在打棒球、建造工廠、生產各種工業產品時是相當有用的,但在創作直接體現人的靈魂的藝術品,或者在該技術已經非常嫻熟、想要獲得正確的生存之道時,並不能行得通的。

 

 

——鈴木大拙








FOLLOW US

清香斋二号院


Weixin


Facebook


Instagram

清香齋二號院.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1巷2號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説明

No more posts.